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

深圳市盐田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来源:区发展和改革局(统计局)发布时间:2018-01-05

  “十三五”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卫生计生事业全面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为积极推进盐田区卫生和计生事业的发展,建立完善卫生和计生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现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深圳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盐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盐田区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一)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盐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加大人、财、物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呈现崭新活力。在“十二五”期间逐年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2011年至2015年区财政卫生事业经费(不含基建设备)投入累计10.08亿元,医疗设备投入累计1.16亿元,并投入基建专款5.03亿元,用于区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和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的修建改造工程,有力提升了医疗基础设施设备水平。

  (二)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医疗服务量显著上升。通过加强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完善风险防范体系以及推进医疗服务标准化建设等措施,辖区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医疗服务量显著上升。2011年至2015年,区级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数由85.49万人次增加到100.12万人次,上涨17.11%;区级公立医院出院人次数由1.08万人次增加到1.39万人次,上涨28.31%;区级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由63.39%增加到72.12%,上涨8.73个百分点。

  二是名院合作项目取得突破。区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两家名院分别开展合作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开设“湘雅专家门诊”、“骨伤科名医工作室”、举办名医专题讲座、开展远程诊疗及选派医护人员进修学习等措施,逐步扩大区属医院与名院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加大。加强工作领导,成立了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小组。确定区人民医院骨科等6个学科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发展的医学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加大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平均每个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由5万元/年提高至50万元/年。

  四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我区在不断完善“医院-社康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同时,结合“中医药进社区”,将中医药服务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先后于2007年成功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2014年成功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

  (三)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一是传染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建立了重大传染病的联防联控机制,有效控制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登革热、埃博拉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传播。“十二五”期间,我区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连续五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2015年,我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315例,发病率为145.50 /10万,报告发病数同比下降5.97%

  二是居民健康保健水平逐步提高。开展了60岁以上常住居民免费健康体检、育龄妇女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孕(早)期免费出生缺陷筛查、小学生免费窝沟封闭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加强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规范管理,2011年,我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之一。加强了“爱婴医院”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区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指标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力度加大。理顺了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职能,2013年,区卫生监督所与区疾控中心分设,实现了卫生监督执法和公共卫生技术服务的分离。完善了卫生监督执法片区综合管理模式,提高了卫生监督效率。加大职业病危害因素专项治理力度,十二五期间,全区未发生职业中毒事件,无职业病病例报告。

  (四)社康中心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制定了社康中心基本设置和设备配置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加大投入,对社康中心业务用房和基本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和标准化配置。实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在岗人员全科执业培训项目,截止2015年底,我区共有13家社康中心,平均每家社康中心配备了2名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

  二是社康中心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整体管理评估标准,定期对社康中心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核拨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经费。2011年至2015年,全区社康中心开展全科门诊诊疗人次由21.72万人次增加到24.04万人次,上涨10.7%,服务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社康中心的信任度逐渐增强,较好地发挥了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功能。

  三是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持续开展。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及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为目标,在全市率先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试点工作,2013年,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覆盖辖区所有社康中心。截止2015年底,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64.19%

      (五)人口计生工作成绩斐然

  一是圆满完成管理目标。“十二五”期间盐田区出生人口控制效果明显,全面完成省、市年度人口计生目标责任制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出生性别比控制在正常值范围。2011年以来,连续5年获得省先进单位称号,是深圳市唯一一个连续多年受省政府表彰的行政区。

  二是认真落实综合治理。完善了领导挂钩帮扶制度。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分片包干责任制。建立健全人口计生经费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计生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顺利实施“单独二孩”生育政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积极实施优质服务。落实独生子女父母保健费、长效节育措施奖励、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金等惠民利民利益导向政策。整合优化妇女保健与计生技术服务资源和项目,实施免费婚前和孕前优生健康惠民工程、免费出生缺陷筛查等民生实事项目,有效提升辖区人口素质。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完善社区生育文化中心运作,巩固和发展人口计生宣传舆论阵地,营造了浓厚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四是突出发挥协会作用。以青春健康项目为平台,全面普及正确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以实施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免费项目、关爱留守儿童、帮扶特殊困难家庭为工作重点,建立生育关怀行动长效机制;着重加强协会的组织建设,促进企业流动人口计生协会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管理人才缺乏。目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本来自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受过系统的管理知识和能力培训的人才较少,单位自身对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医院专业的管理型人才缺乏。二是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现代的管理理念和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的意识,未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传统的管理方法、知识、手段,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制度执行力度不足。部分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缺乏监督检查,导致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值班交班等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难以实现用抓制度执行推动医疗质量管理提升的目的。

  (二)医疗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一是医疗技术水平偏低。与全市同级的医院相比较,总体医疗技术水平偏低,全市每年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中,区属医院排名相对靠后。二是卫生资源不足。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较,我区卫生资源仍显不足,截至2015年底,我区每千人口床位数2.17张,每千人口医师数1.55名,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是医学学科建设水平较低。优势学科和特色不突出,目前无市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缺乏科学评估与规划,具有较大随意性。四是医学科研水平不高。市级以上医疗卫生类科研课题项目较少,“十二五”期间,区属公立医院已立项的市级课题共41个,省级(非资助)课题3个。

  (三)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区属医院临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明显的“倒金字塔”形结构,制约了基层实际业务的开展,使基层临床技术人员上升空间受到限制,容易形成人才结构断层。缺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难以推动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社康中心人员不足且流动性大。目前,我区社康中心拥有工作人员99名,每万人口拥有社康中心工作人员数为4.57名;其中全科医生28名,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为1.29名,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而且,社康中心的医护人员大多为临聘人员,人员流动性大。三是医疗人才引进困难。区属医院等级较低、病源较少、科研能力较低、工资待遇没有明显优势等,加上缺少后续的配套梯队建设,导致医院难以引进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一是疾病防控体系偏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慢性病防治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健康教育所合署办公,以“四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模式运行,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健康教育所没有核定人员编制,人手紧缺,疲于应付,极大地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二是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不强。区属医院因精神科医师引进困难,没有设置精神科或临床心理科门诊。缺少精神科医生,社康中心精防专干均为兼职,社区缺少社会工作者参与精神卫生服务。

  三、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为我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将卫生计生工作提高到新的高度,国家坚持推动建设“健康中国”,广东省和深圳市分别提出打造“卫生强省”和建设“医疗高地”的目标。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全力构建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计生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二)城市发展战略加速实施,对我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深圳市大力实施“东进战略”,打造深圳城市发展第三极。盐田区提出率先发展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城市发展定位不断更新,城区建设品质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与城市发展相适应,需要我区建设更高质量和更加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以便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与经济转型升级相融合。

  (三)居民服务需求多样化,对我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供新动力。随着群众健康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逐渐显现,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呈现多样化趋势,从传统的单纯治疗疾病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全方位拓展,从基础服务到特需服务到个性化服务,需要更丰富、更优质、更高效的卫生服务。需要努力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提升服务能力,以适应居民这一系列新的需求变化。

  (四)周边医疗机构发展迅速,对我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出新挑战。罗湖区莲塘片区、龙岗区横岗片区、大鹏新区等周边片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在医疗业务量、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对我区医疗事业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区补齐基础短板、发挥后发优势、提升发展内涵,承担深圳东部中心的功能,成为深圳发展第三极的区域医疗中心。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新的发展态势下,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革新观念,优化管理,抓住“十三五”我区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加快转变卫生计生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卫生计生事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强基创优建高地”的目标,主动适应引领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创新智慧,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以保障人民健康利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围绕“美好城区”的建设目标,在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突出“特色提升、差异化发展”的理念,全面打造“健康盐田”,推动建设东部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加快建立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足居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医疗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则

  (一)关注民生,以人为本。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推手,以促进居民健康为中心,以满足群众基本卫生计生服务需求为导向,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

  (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盐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卫生资源现状,深入分析辖区居民的现实需求,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制定卫生计生发展目标,全力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

  (三)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区委区政府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卫生计生行业供给侧机制,增加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全面提升基础医疗设施设备水平。同时,结合盐田区优质的山海资源优势,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加快推进辖区健康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计生服务需求。

  (四)提升能级,内涵发展。明确区属各医院的发展定位,坚持“软硬同抓”,在注重医疗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同时,也注重科研、人才、制度等软件建设,全面提升本区医疗卫生服务能级。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规模提升与内涵发展并重,推动医疗卫生发展从注重疾病治疗向注重健康促进转变,从注重个体服务向注重家庭和社会群体服务转变,打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管理型计生服务体系,提升辖区居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到2020年,建成一家三级综合医院,打造1-2个市级重点学科,实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覆盖,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主要指标(如下表所示)

  深圳市盐田区卫生和计生系统“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统计口径

  2020年目标值

  指标属性

  盐田区

  深圳市

  综合健康

  1

  平均期望寿命(岁)

  户籍人口

  80

  80

  预期性

  2

  婴儿死亡率(‰)

  常住人口

  4

  4

  预期性

  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常住人口

  6

  6

  预期性

  4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常住人口

  12.5

  12.5

  预期性

   

  卫生投入

  5

  政府卫生投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

      /

  8

  8

  约束性

  6

  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

     /

  30

  30

  预期性

  7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元)

     /

  130

  120

  预期性

   

  卫生资源

  8

  每千人口床位数(张)

  常住人口

  4

  5

  约束性

  9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生数(人)

  常住人口

  2.4

  3

  预期性

  10

  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人)

  常住人口

  3

  4

  约束性

  11

  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数(人)

  常住人口

  5

  5

  约束性

  12

  每万人口拥有救护车数(辆)

  常住人口

  0.3

  0.25

  预期性

  13

  病床使用率(%

  常住人口

  80

  88

  约束性

  14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常住人口

  93

  93

  预期性

  15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常住人口

  90

  90

  约束性

  16

  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

  常住人口

  62

  62

  预期性

  17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常住人口

  98

  98

  约束性

  18

  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常住人口

  95

  95

  预期性

  19

  居民数字化健康档案覆盖率(%

  常住人口

  100

  100

  约束性

  20

  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四级水平覆盖率

  常住人口

  100

  100

  预期性

  21

  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常住人口

  80

  80

  预期性

  22

  平均住院日

  常住人口

  8.0

  8.0

  预期性

  1.约束性指标是指体现政府职责,政府通过配置公共资源和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的有关指标。约束性指标带有政府向人民承诺的性质,也是上级政府部门对下级政府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

      2.预期性指标是指体现政府意志,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并通过适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力度加以调控和干预,防止偏离预期值的有关指标。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

  一、 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一)推进分级诊疗建设。明确医院定位,合理划分医院和社康的功能。以综合医院为骨干、以社康中心为网底,持续完善“一大一小”(大医院、小社康)两级架构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健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和急慢分治。

  (二)开展等级医院建设。按照区人民医院建设成为三级综合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建设成为二级综合医院的目标,推进等级医院建设。两家医院分别对照“三级综合”和“二级综合”医院的建设标准,进行分析对比,明确医院现状与建设标准在人员、设备、病床和科室设置之间的差距,制定“等级医院建设规划”,并分解到年度予以实施。重点推进区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区第二人民医院新门诊医技楼投入使用进程,实现医疗服务整体规模提升。

  (三)推进重点学科建设。通过完善重点学科的设置、建设和评估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到2020年,在全区建设一批区级重点专科和1-2个市级重点学科。组织医院研讨论证康复医疗、老年性疾病专科、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等专科进行重点学科建设的可行性,按照“择优遴选、统筹规划”的原则予以建设。

  (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区属公立医院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工作,将结果与医院的经费分配(如政策性减收补助)相挂钩。完善公立医院岗位绩效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绩效,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质量和效率。探索医院集团化管理模式,整合有限的医疗资源,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根据上级部门工作部署,择机推行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以事定费、以费养事、以事定岗和按岗聘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五)深化“名院合作”项目。通过区人民医院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合作、区第二人民医院与广东省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合作,借助名院的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推动重点专科发展,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进修,实现以“输血”促“造血”,提升我区各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积极发展健康产业。以临床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生命健康为中心,以现代健康管理技能和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我区山海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集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心理咨询为一体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推进高端医疗、健康管理、照护康复和养生保健等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健康产业,探索民营与公立医疗服务体系功能和职责互补的健康服务体系,开拓个体化、差异化的特殊医疗服务市场,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

  二、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增强社康服务能力

  (一)提升社康中心建设标准。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社康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以政府配套或向市场租赁等方式扩大社康中心业务用房。加快推进社康中心基本设备配置项目和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提高社康中心工作质量和效率。完善举办医院与社康中心的用药衔接机制,保障一般常见病及慢性病患者在社康中心的用药需求。

  (二)提高社康中心服务能力。通过加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学员招聘力度、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等方式,逐步配置一支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队伍。建立专家进社康长效机制,引导专业人才向基层下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推行家庭医生“2+1”服务团队模式,实行居民“菜单式”点单服务,引导辖区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契约关系。

  (三)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社康中心绩效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挂钩。建立健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激励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予以奖励,提高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薪酬待遇。

  (四)探索“医养融合”服务模式。与民政等部门配合,积极开展“医养融合”项目试点工作。以社康中心和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依托,探索居家养老的有效医疗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可感知”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协调推进社康中心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资源整合优化,为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三、以提升特色优势为重点,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

  (一)夯实发展基础。以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其他医院中医科为骨干、以社康中心为网底、以社会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夯实“骨干强、枢纽优、网底实”的立体化中医药服务体系。着力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内涵建设,在中医业务用房、中医门诊开设、人员配备及设施配备等方面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夯实中医药发展基础。

  (二)提升服务品质。进一步发挥中医在预防保健“治未病”领域的独特优势,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各社康中心医务人员在门诊、出诊、家庭病床等工作中加强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将中医药进一步融入基本医疗服务中,提升服务品质。

       四、以完善服务体系为基础,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

  (一)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我区重大传染病疫情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模式。提升卫生应急备战能力。完善各种卫生专项应急预案,加强卫生应急物资的储备和动态管理,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卫生应急能力培训和实战演练。

  (二)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控水平。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常态化管理工作。结合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完善慢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强化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登记管理及定期随访工作。加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全面掌握我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和趋势,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完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以创建“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示范城市”为契机,逐步完善政府、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区人民医院设置精神科或临床心理科门诊,区第二人民医院配备精神科医生。加快精神卫生人员队伍建设,社康中心的精防专干逐步实现专职化,社区逐步配置社会工作者参与精神卫生服务。推进心理卫生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向群众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居民心理保健意识。

  (四)提高妇幼健康优质服务水平。合理设置区妇保院业务部门,加强妇幼保健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加强“爱婴医院”建设,认真做好各级“爱婴医院”考核评估的迎检工作。大力实施育龄妇女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早)期出生缺陷筛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

  (五)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整体效能。全面推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加强对社会办医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开展部门联合执法,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质量和效率。进一步规范监督执法行为,完善对违法行为的规范化处理程序。

      (六)提高辖区居民健康素养。强化宣传和健康教育,拓宽宣教渠道、加强宣教阵地建设及人员培训,提升宣传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开展家庭发展能力建设、优生健康惠民工程、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建设幸福盐田和青春健康教育等相关宣教工作。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开展“健康促进单位和场所”创建、“健康知识进万家”、“科学就医”和优生优育百场宣讲等系列活动,倡导辖区群众树立健康理念、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强控烟工作,辖区医院按要求设立戒烟门诊,广泛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

  五、以创建幸福家庭为平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一)有序实施两孩政策。突出宣传中央决定、新条例和“全面两孩”政策。做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后奖励扶助和社会制约政策的衔接,确保政策平稳落地。依法依规查处政策外多孩生育行为。实施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推行一站式服务和承诺制,探索网上办事。

  (二)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人口计生“一票否决”制度和兼职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度,严格考核和奖惩。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原则不动摇。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促落实。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保障人口计生事业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基层机构、队伍建设,稳定基层计生队伍。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巩固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格局。

  (三)完善服务管理机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实施有利于促进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的措施,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计生协理事和会员,以建设流动人口计生协为重点,加强基层计生协组织建设;以生育关怀项目为抓手,继续推进特殊家庭帮扶工作;以青春健康俱乐部为平台,打造盐田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品牌,促进青春健康项目持续发展。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机制,落实双向管理职责。

  (四)加大家庭发展力度。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制度、计生特殊家庭扶助政策和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制度。扶持救助计生困难家庭,促进人口计生公益事业的发展。普及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继续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探索建立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在内的家庭发展政策。广泛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和新家庭计划。开展以“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为主题的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拓宽服务领域,推进“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及推广。探索建立计生家庭养老照顾的健康管理体系。

  六、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根据全区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规划要求,开展对区属公立医院人才结构分析的专项调研,全面摸清区属公立医院人才基本现状以及相应的人才需求情况。将人才引进与技术发展结合起来,综合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和引进计划。探索建立根据不同学科制定不同的人才引进标准,引进有能力和水平的人才。明确引进人才的考核指标,综合考核人才的实际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引进人才的技能、职称与学科发展需求相符合。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形成符合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健全学科带头人、学术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卫生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开辟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完善各项配套服务,消除来盐人才的后顾之忧。

  (三)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搭建人才引进平台,以主动赴外招聘为依托,开展对紧缺专业人才的“点对点”招聘,引进实用型人才。结合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深化与省内外高层次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名医定期来盐进行业务指导。探索开展退休知名专家的返聘工作,填补相应领域的人才空白,推动学科发展。

  (四)强化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开展实施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快建立专科医师定向培养培训制度。完善医学继续教育与学习培训制度,增强人才培养的主动积极性。强化对人才培养结果的考核,切实提高卫生人才培养效果,促进人员素质整体提升。通过鼓励在职教育、开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对不同层次管理人才的专项培训,增强管理者的现代管理意识,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管理水平。

  七、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打造“智慧医疗”

  统筹推进盐田区卫生信息化项目,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原则,在一期已基本完成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实施二期区域卫生平台建设。到2020年,主要完成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全区卫生数据集中、共享、交换和业务信息互联互通;完成区域卫生业务及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实现辖区内分级诊疗及人口健康管理;完成区域卫生专网建设,建成联通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网覆盖率达到100%的目标及区域医疗业务协同;完成医院信息化配套设施建设,实现辖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达到五级标准的目标。

  第四部分 重点工程

  一、医疗卫生“三名工程”

  深化与名医名院的协作力度,通过区人民医院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合作、区第二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的合作,借助名院的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推动我区重点专科发展、促进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培养一批学科技术型骨干人才,从而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支持名医在盐田开设独立门诊部或诊所。同时,研究出台扶持社会办医的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来我区办医,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名医诊疗机构或名医工作室。到2020年,建设一批符合我区实际、满足群众需求的区级重点专科和1-2个市级重点学科。

  重点项目

      推动区人民医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推动区第二人民医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建设一批区级重点专科和1-2个市级重点学科。

  二、家庭医生工程

  在社康中心全面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和精神病患者、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以及户籍人口等为重点签约服务对象,逐步覆盖至全人群。力争到2020年,户籍人口签约服务率≥7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90%

  推行家庭医生“2+1”服务团队模式,每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至少由1名全科医生和1名社区护士组成,可根据工作需要增加1名专科医生或中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人员。每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签约人数控制在2000人以内,签约周期原则上为1年,期满后,双方自行商定续约与否。

  推行标准化+个性化服务模式,标准化的服务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必须要向签约家庭提供的服务,个性化的服务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签约家庭协商后确定提供的服务,实行“菜单式”的点单服务。

  重点项目

  户籍人口签约服务率≥7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90%;推行家庭医生“2+1”服务团队模式;推行标准化+个性化服务模式,实行菜单式的点单服务。

  三、智慧医疗工程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完善“互联网+医疗建设模式,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为核心,以实现全区卫生计生信息互联共享、业务协同为建设重点,进一步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医院业务系统补充建设,同时保证各医疗机构与盐田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业务进行整合与协同。

  构建盐田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基础框架、慢性病云平台及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等应用系统,为全区所有卫生、计生业务服务和管理机构及区域居民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区域内跨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及与智慧盐田的数据共享的要求,将健康检验与家庭、社康、医院等业务系统密切关联。

  重点项目

  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慢性病云平台建设、数字化医院业务系统补充建设、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建设等。

  四、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

  利用3-5年时间,建立健全辖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盐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建设,发挥其在中医药服务网络中的骨干作用。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基层指导科,指导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医馆、中医坐堂医诊所、中医诊所及其他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及“治未病”保健服务。到2020年,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的技术标准、服务规范和工作制度;实现辖区100%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让老百姓不出社区看得上中医、用得上中药。

  重点项目

  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推进区盐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新门诊医技大楼的使用进程,到2020年,实现床位数达到250张的目标。

  提高中医普及和服务水平-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拓展丰富社区中医药服务内涵。

  五、幸福家庭工程

  实施“幸福家庭促进工程”,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理念和正确的幸福观,立足科学育儿、青少年健康、家庭健康、生殖健康、养老照护、家庭文化、幸福家庭等七个促进内容,到2020年,基本确立新的家庭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切实增强家庭在婚姻、生育、抚育、赡养和情感交流等方面的技能,保障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促进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开展健康素养宣传推广行动。健全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充实健康教育巡讲专家团,开辟健康教育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按照《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开展控制吸烟工作。稳步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加强辖区戒烟门诊规范化建设。

  重点项目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前地中海贫血干预、优生知识百场宣讲、不孕不育诊疗、生殖健康筛查示范项目、伤残儿家庭再生育关怀项目、避孕节育优质服务项目、优生健康爱心扶助项目、科学育儿指导项目、青春健康教育项目健康素养宣传推广行动。控烟工作。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和机制

  一、强化政府职能,深化卫生改革

  切实将盐田区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细则纳入目标责任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业务管理制度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改革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高度重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宣传工作,要加强部门协调,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卫生计生工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二、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扶持

  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确保政府投入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确保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并重点向公共卫生、社区卫生等领域倾斜。强化与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合理规划“十三五”期间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积极争取为辖区医疗卫生规模的整体提升,合理预留或让渡部分发展空间。同时,围绕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的政策,加大稳定、吸引、培养、使用人才的工作力度,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和构建人才激励机制,促使各类卫生计生人才的发展。

  三、完善监管体制,加强行业监管

  强化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危害防治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政府部门、医药卫生机构和相关体系的运行绩效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

  四、 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有序推进

  突出全局性的卫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工作。切实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加强各医疗卫生机构的软、硬件建设,严格人员准入机制。加强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加强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机构的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业务工作条件,扩大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中心指导作用。

  五、 优化法制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严格执行卫生计生法律法规,推动依法行政、依法行医,加快依法办事进程,构建有利于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加强对重大卫生计生政策、重大战略部署、重大突发事件的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树立卫生计生行业良好形象,营造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

  六、注重行风建设,创建和谐服务

  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和卫生计生文化建设,促进医务工作者依法从医、廉洁从医,规范卫生计生机构信息公开等制度,维护良好的服务秩序。同时,各机构要转变工作理念,切实增强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塑造卫生计生行业新形象。

  第六部分 规划的实施、评估和调整

  一、规划的实施

  本规划是《盐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总体规划的重要支撑,是指导各领域发展、布局重大项目、制定重大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成立盐田区卫生计生系统“十三五”规划领导小组,制定本区卫生计生规划年度实施方案,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工作。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法律和舆论监督,定期发布预测和监测报告,保障规划的执行和实施,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实施的强制力与约束力。

  二、规划的评估与调整

  在对规划实施进行全面监督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的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本规划将于2017年底进行中期评估,评价规划执行情况,研究解决规划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旦规划实施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规划目标已经明显无法实现时,需通过科学的论证和评估,经过法定的审批程序进行调整。

  本规划将于2020年年底进行周期评估,总结本规划实施情况,为制定下期规划打好基础。

相关稿件: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